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行业动态 > 正文

焦点资讯:遇见沿江西|这条“时光通道”,有你的回忆吗?

2023-03-18 11:10:57 来源:广州荔湾发布

在珠江北岸,


(相关资料图)

有一条绵延两公里的老街

欧陆风格的建筑群与现代高楼依水而立,

十里繁华穿越百年尽在眼前。

这是长堤,广州曾经最繁华的街道,

是珠江旁别具一格的风景线,

藏着这座城市的古老印记,

见证了广州的变迁。

清末上海开埠,黄浦江边建起了十里洋场;而广州珠江北岸一带的长堤,也开始呈现同样繁华喧嚣的场景。毗邻珠江,来往港澳水路通达,商贸繁忙,不少外商、民间资本蜂拥而至,商铺、银行、戏院、酒店......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
商贸往来,不仅带来了车水马龙和衣香鬓影,一时间各种中西合璧的地标建筑陆续沿岸拔起,使这里成为了上世纪30年代广州最富足、最时尚的地方。

彼时的长堤,是广州最繁华的地方,按现在的说法,就是城市的CBD。

物转星移,时代更替,曾经灯火辉煌的长堤商圈,渐渐已不是商业聚光灯的中心。时光流转,长堤曾经的流光溢彩蜕变成今天的优雅淡然,建筑仍然屹立于此,故事仍然口口相传,这段路承载着广州百年历史的点点滴滴,将永远在广州人心里保有一席之地。

中国最早的

新式海关大楼:粤海关大钟楼

上世纪初,珠江长堤筑堤修路,沿江西路商铺林立、人头攒动,每当钟声响起,行人便知晓时辰。这里是粤海关大钟楼,1916年建成至今,107年光阴逝去,钟声不断,荡气回肠。

今天的粤海关旧址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海关大楼,新中国成立后至2006年,该建筑一直作为广州海关办公用地。2006年,粤海关旧址被辟为中国海关博物馆广州分馆,同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民国时期的粤海关旧址及其周边环境鸟瞰(资料来源: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提供)

2016年1月1日,以粤海关旧址为馆址的粤海关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,当天上午八点整,沉寂20多年的粤海关大钟重鸣,《威斯敏斯特》音乐再次随钟声响起,勾起无数老广的童年回忆。

粤海关大钟楼四面各设有直径2.45米的钟表盘,内有5座不同口径的英国进口铜质摆钟,是1915年英国制造,这是全国少见的、保存完好的英国制造全机械传动式摆钟,报时音乐采用国际流行的英国伦敦议会大本钟的乐曲《威斯敏斯特》。旧时,粤海关大钟楼每隔十五分钟报时一次,对于以前在长堤一带生活的老广来说,这音乐和钟声就是生活起居的计时器。

中国最早的

摩天大厦:南方大厦

摩登而又充满历史感的南方大厦,是中国最早的“摩天大楼”,承载了广州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。在老广州街坊中有一句经典的口头禅,“来到广州不去南方大厦,等于白来”

南方大厦前身“城外大新公司”是广州近代最大型的混杂建筑,包含环球百货、旅馆、酒家、戏台、停车场等各种功能,其自置供水、发电等设备,还有4部电梯接载客人,这在当时的国内商界十分罕见,成为当时广州最受欢迎的购物及娱乐中心。那时在许多广州人眼里,逛城外大新,是一件时髦而奢侈的事情,甚至是身份的象征。

百年前在珠江边矗立的南方大厦格外醒目(资料图片,图源广州日报)

1938年“城外大新公司”在战乱中焚毁,1954年由广州市政府投资修复后命名为“南方大厦”。重开后的南方大厦除了百货业依旧兴旺外,酒店饮食业也颇为人称道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南方大厦在广州首创下午茶优惠制度,茶钱只需一角,吸引了无数市民前往。据说当时凡事从珠江水道辗转去香港、澳门、以及东南亚的游客、华侨都要在南方大厦住上一晚,吃一餐早茶或下午茶,才从西堤码头乘船离开。

邮政发展历史和

文化的窗口:邮政博览馆

邮政博览馆是典型的欧式建筑,黄褐色的花岗岩和巨大的柱子虽略显沧桑,但非常有气势。它始建于1916年,这栋百年大楼曾毁于两次大火劫难,但所幸框架并未倒塌,设计师将按其原貌修复,一直沿用至今。

现如今,这里是一个集展览、收藏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博览馆,有三大展厅,来这里参观不仅能了解和认识邮政历史的变迁发展,选购邮票,还可以领略独特的建筑艺术。

邮政博览馆的前身是旧时的广州市邮政局,附近的街坊寄信、收发电报、汇款、买邮票、寄包裹几乎都是在这里完成。据老街坊容姨回忆道,当年发电报回乡下是按字计价,三分钱一个字;汇款、邮寄包裹则是按价值的百分之一收费,邮政工作人员每天忙得不可开交,来办业务的人也是天天排起长龙。

图/HUNK

独对江水近百载:塔影楼

在粤海关大楼打完卡,你会发现临江边有一座独栋的四层半小洋房,顶层为中式四檐滴水塔楼,在长堤开阔的观景带可谓是“遗世独立”。原来这座建筑是“塔影楼”,因为楼房毗邻珠江,江水倒影似塔,所以得此名。

塔影楼位于广州荔湾区沿江西路36号,建于1919年,为辛亥革命先驱陈少白在西堤联兴码头旁所建的联兴码头事务所,是他革命生涯和致力发展中国交通实业的见证。

2003年,因年代久远,受潮水涨退影响,塔影楼地基构造发生变化,向西北方大幅倾斜30多厘米,被戏称为“广州比萨斜塔”;如今,步上人民桥的观景台,别致的塔影楼便映入眼帘:尽管一至四层是西式洋楼,塔影楼的天台却盖有一座中式的四檐滴水塔楼。焕然一新的塔影楼转身为西餐厅,成为繁华江畔一道美丽景致。

图/HUNK

听钟声悠远,观潮起潮落

品百年繁华,读千年风霜

沿江路的每一段路,都有它独特的风景

它见证了广州几个时代的变迁

承载着一代代广州人的记忆

走,让我们重回一次沿江路

再来会一会这十里繁华吧!

【文字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李欣煦 资料来源:《荔湾老街》《岭南近现代优秀建筑1911—1949/广州》】

【图片 广州荔湾发布编辑部 陈文杰、李欣煦,中国广州发布、i广州、HUNK、粤海关博物馆】

【封面 小红书网友@背着相机去行走】

【编辑 黄文浩】

【审核 朱敏红、丘丘】

标签:

<  上一篇

出发5年,抖音找到综艺爆款密码了吗?-环球即时看

下一篇 >

最后一页